基层活动
基层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基层活动 >> 正文

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教师以定格动画再现戚家军英勇抗倭,勇担中国动画人使命

发布时间:2019-11-21

浙江广电集团出品的长篇纪录片《戚继光》已于10月14日在浙江卫视开播,作品讲述了我国浩瀚历史长河中的名将之一——戚继光,如何整肃新军,固卫海防,抗击剿灭倭寇的故事。

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动画系教师翁劼作为该纪录片动画部分的导演,带领他的动画团队「润物」耗时一年多创作的定格动画部分将作为每集的历史情境部分出现。全长达18分22秒的动画全片采用逐格动画的拍摄方式,用纯手工制作的人偶和道具,以10万余张照片将这段英雄历史重现于屏幕。

「定格动画」一度创造过我国动画美术片的高峰,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新的技术突破,但是受限于制作成本等因素,一直没有被广泛关注。在《戚继光》这样一部具有民族性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的纪录片中,创作者决定大胆尝试定格动画,来重点展现戚继光军事生涯中的几场经典战役、还原戚继光义乌募兵的故事以及在抗倭斗争中的开创性阵法——鸳鸯阵。

创作历史情境动画绝非易事。翁劼曾经创作过《风雪山神庙》、《刺客聂隐娘前传》等作品,在互联网上有着千万级点击量以及居高不下的人气与口碑;为做好这一次《戚继光》的拍摄,翁劼在设计每一集的动画剧情时都认真做了考量。

就以展现军队场面为例,为了达到纪录片的标准,团队服装师、道具师在盔甲、兵器的制作上精益求精,尽力做到每一个小细节都有资料可依。

全片最亮眼的当属戚继光一身威武帅气的盔甲。为了这套盔甲,服装师整整做了三版,才在设计感与贴合史实中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戚继光上半身穿着的叫扎甲,参考了明代名画《出警入跸图》;下半身则着锁甲。这身甲衣上的每一颗珠子、每一个小铁环都是服装师逐个缝上,再反复上漆打磨做旧的。

戚继光上半身穿着的叫扎甲,参考了明代名画《出警入跸图》;下半身则着锁甲。这身甲衣上的每一颗珠子、每一个小铁环都是服装师逐个缝上,再反复上漆打磨做旧的。

老将俞大猷的盔甲款式则相对比较老派,是罩甲中的细鱼鳞甲。

士兵们的棉甲也有考究。练兵之前,戚继光手下士兵懦弱懒散,装备落后,穿着得也不整齐;练兵之后,改头换面的戚家军威风凛凛,不但装备整齐,也根据每人不同的职能对颜色做了区分。

在设计倭寇的服装时,除了使用了很多传统的和风纹样之外,也考虑到他们主要在东南沿海一带活动,天气炎热,材料的选用都比较轻薄。另外,倭寇并非正规军,盔甲装备残缺不全,与整齐划一的明军形成了鲜明对比。

再来看看他们的武器。拿中日两方的弓箭来说,明军的弓参考了蒙古弓的设计,弓是用铁片弯成合适的弧度再缠线做成的;而倭寇的和弓则更长、弧度偏小,是用薄竹片制作的。

箭的设计也有不同。明军的箭箭头较大,箭尾有两片羽毛,倭寇的箭箭头则更加尖小,箭尾有三片羽毛。

明军的苗刀与倭寇的武士刀也不一样,它们在刀刃、刀柄、刀鞘上的设计、做法不同暂且不提,日本刀下绪有自己特殊的绑法和绳结,因此两军连绑在刀鞘上的绳带都有所不同。

即便精细考究至此,对于定格动画来说也不能满足需求,这些道具还必须能够用来拍摄。

资料中,戚家军使用的狼筅是用竹子制成的,主干和附枝随着行进、挥舞都会有相应的震颤摆动。定格动画要想拍摄出这样的摆动,就需要道具狼筅在每一帧都可以完美地定住。因此道具师用铝丝制作了狼筅的骨架,在上面用黏土雕刻出竹竿的形状,再经过烤制和上色,反复试验才做出成片中的防御利器。

值得一提的还有明军的鼓和虎面车。鼓要做出敲击感,所以鼓面的鹿茸皮背后其实有面铁丝网,上面添加了可以牵拉的铁丝,动画师通过拉动铁丝将鼓面固定在不同的弧度,就可以拍摄出鼓面被敲击的震动感。

甚至连敲鼓的士兵脚下踩的那辆虎面车都会随着敲鼓而震动。在制作这辆车时,道具师没有使用任何胶水,而是采用了简单的榫卯结构,并为其添加了一些小机关,方便动画师拍出虎面车震颤的感觉。

中国人与日本人的肢体习惯大不相同。虽然参考了很多日本的影视资料,但翁劼依然觉得不够,特意去上了几个月的剑道课,更加细致深入地了解了各式武器和剑术技法。有了这样的基础,创作团队在设计倭寇的动画时才更有底气。

定格动画虽长于表现质感,但在人山人海的战争场面上却耗费了大量精力:画面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实打实地拍摄。动画师们货真价实地拍摄了几十组对打动画,尽可能饱满地填充辽阔的战场。

除此以外,从局部到整体,从细节到宏观,增加每一个人物的可看性,恰当地运用镜头语言……这些都是丰满画面的好办法,成功地营造出一个士兵众多、战况激烈的战争场面。

这样的创作拍摄虽然艰辛,但也成就了人文历史纪录片《戚继光》的影像创新,用一种更新颖、更有感染力的艺术语言展现了民族文化内核,也可以影响和启迪更多的年轻观众。

该纪录片作为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扶持项目,上映后不仅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反响,还被推到了「学习强国」首页置顶,也在微博、B站等平台引发各种关注和海量转发。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纪录片《戚继光》的创作过程是一次追寻英雄足迹的过程,而年轻动画人的努力付出,也成为了纪录片叙事中的一条副线,共同建构起当下对戚继光这一英雄的文化记忆,也从另一个维度丰富了纪录片的表达。


Copyright © 2019 中国美术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