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肖峰:为艺术教育事业献身

发布时间:2019-09-20

 

肖峰,中国著名油画家、艺术教育家,长期致力于我国艺术事业和艺术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年87岁的他,至今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依然身心昂扬地筹划并投入进一个个丹青绘事和文艺活动中。

以画笔为“钢枪”助力革命事业:

  肖峰的家乡在江苏省扬州江都县麾村镇野田庄,1932年,他出生在一个以书香传家的农民家庭。1937年,国难当头,江都沦陷。那时,距离野田庄20多里地有一所抗日学校,经常有新四军到学校教唱歌,这让肖峰心生向往。时任家乡抗日民兵乡长的父亲,将年仅10岁的儿子送到了县里的抗日学校——江都简易师范,后来肖峰又只身投奔由陶行知创立的少年抗日文艺团体——“新安旅行团”。在这个团队中,肖峰学文化、写标语、画街头漫画,宣传抗日。他回忆道:“当时,我们这群孩子都没有经过专业美术训练,靠临摹、速写起家,竟然办起画报,出版起刊物来了。大家积极编绘画片、宣传品送到抗战前线。”他们甚至将“反战标语”写到日寇据点边上,吓得敌人心惊肉跳。

  新中国成立后,“新安旅行团”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想当画家的肖峰申请去了杭州国立艺专学习绘画,他被安排在预科三班,自此,全面而系统的院校学习生涯开始了。“以前走的是野路子,什么质感、量感、空间感,什么三大面五大调子,一切听起来都是那么新鲜。”第一张素描作业,全班13人,肖峰排名第九。不服输的性格,迫使他每天早起晚睡。暑假,同学们都回家,他依然一身大汗倔强地闷在寝室里画素描。很快,他成为杭州国立艺专的尖子生。

  1953年,肖峰被选送苏联列宾美术学院学油画,从此,开始了6年的艺术苦旅。留苏初期,为追赶有着深厚艺术传统及不俗功底的苏联学生,肖峰再次拿出了“拼命三郎”的精神,从最初请别人改画稿慢慢转变为帮别人改画稿,而且,最终毕业创作《辞江南》震动了列宾美术学院并被列宾美术学院收藏。

  呕心沥血推动美院发展:

  结束了6年留苏学习,肖峰回到了祖国。经组织安排,他重新来到浙江美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美院”)工作,担任油画系的教研组长,并承担两个班的教学工作。

  1962年,周恩来、陈毅等领导分别与文艺界人士座谈,他们的讲话虽然没有公开发表,也没有层层传达,但文艺界听闻这一消息的同志,无不兴奋雀跃。那时候,浙江美院的学术气氛非常活跃,讲座一个接一个,新的艺术思潮也在校内涌动。肖峰也受邀参加了不少讲座,讲俄罗斯的绘画,讲苏联当代艺术,讲油画技法,都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1963—1964年,肖峰迎来了创作上的丰收期,他与夫人宋韧应邀为江西博物馆、安徽博物馆和黑龙江博物馆创作了《活捉张辉瓒》《夜袭汤原》《奇袭官徒门》等3幅历史画。196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文化部和中国美协决定举办全国美展,以检阅解放后美术战线的成就,全国各地的画家闻讯后都积极创作,准备拿出最好的作品接受检阅。肖峰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创作,他到山东体验生活,多方收集素材、写生,精心构思创作稿,最终,创作出《创业时代》《冬忙》《催春》等3幅油画。这批画先在杭州展出,受到好评,后来选到全国美展华东地区展出。肖峰作为浙江青年画家代表,还与潘天寿、黎冰鸿、倪贻德等著名画家一起出席了全国美展。

  1982年,新中国走进百废待兴的春天,经历了“文革”身心创痛之后的肖峰,也再次迎来了事业的春天,他担任了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作为美院的第10任院长,他同样面临的是“百废待兴”的学校——破败的校舍,陈旧的设备,矛盾重重的人事纠葛。

  面对新的挑战,肖峰置一切非议于脑后。他大胆改革用人机制,改善办学条件,设置新学科,多方招揽人才,加强对外艺术交流,大力奖掖后进……特别是,提出了多渠道办学思想、积极吸引海内外企业支持、在上海实行股份制办学、改校名为中国美术学院等。实践证明,这些理念创新、规划长远的前瞻性举措,为美院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时代同步创新艺术生命:

  1996年4月,中国美术学院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已连任3届院长的肖峰要求辞去院长职务,让更年轻的同志来担任领导,他的要求得到了批准。

  从院长岗位退下来的肖峰,仍然关心着学校的发展和我省文化教育建设,他不停地忙碌着,凡事只要帮得上、做得到,他都愿意倾情尽力。为此,他承担了众多的社会职务,经常出席各种会议、参加评审、到各地考察等。如1996年12月,他出席了全国第六届文代会,接着又参加了浙江省文化战略研讨会,还专门作《浙江文化发展之我见》的长篇发言。他被推荐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经常受邀参加一些外事活动和出访港、澳的艺术活动。

  忙碌,成了肖峰近年生活的一个基调,但再怎么忙,他都不会放弃创作。“艺术家的心灵需要拥抱自然,需要与宁静契合,同时更需要当代生活的撞击。”肖峰表示,与时代同步,能使自己的艺术生命变得更加年轻。他说,有一次,考察宁波北仑港,当他到达的时候,看到了北仑港火热的建设场面,顿时产生了创作的冲动。于是,就爬上高高的吊塔塔顶,在那里俯瞰北仑港全景。蓝蓝的大海,起伏的小岛,繁忙的工地,喧闹的码头,海风从遥远的洋面吹来,吹乱了他的头发,但他的心情却无比兴奋。就这样,他一口气在塔顶上画了两幅写生……

  虽然已是耄耋之年,肖峰创作的精气神丝毫不减,近年来,他陆续创作出许多好作品。其中一幅180×280厘米的巨幅油画——《耀邦同志》,他感到比较满意,作品完成后,很快在杭州、上海和北京展出,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回首往事,肖峰最感欣慰的是没有虚度年华,“我的这份工作到底做得如何,可以由世人来评说。但我能够无愧地说,我热爱我的祖国和人民,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事业,并从中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活得充实,活得豁达!”


Copyright © 2019 中国美术学院 版权所有